我们常说,今天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难的时代
现在房地产高速扩张的时代退场。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不再追求短暂的惊艳,而是回归到生活的本质。他们需要是一个可以真正承载家庭成员成长、陪伴日常起落、沉淀情感关系的“家”。
这个时候真正具备系统能力、能整合设计与交付、懂生活逻辑的专业团队,正在成为行业中的稀缺力量。
刘旭,就是这个变化中的代表人物。
给我一块地,我还你一个完整的“生活系统”
作为万城设计创始人,刘旭已经在高端家宅领域深耕了18年,是中国高端别墅EPC模式的先行者,服务超过500个家庭项目。
他所面对的客户,是那些真正追求生活本质与长期价值的家庭。他们注重日常,也在意传承;他们不止看风格,而是关心未来十几年这座房子是否还能持续适应自己的节奏变化与情绪需要。
在刘旭眼中,设计的核心,是读人、读家庭、读生活轨迹。
在他的体系里,生活不是结果,而是起点。空间的每一个构成要素,最终都要为“住得久、住得安心、住得值得托付”而服务。
别墅落地真正的问题,不在审美,而在系统断层
中国的豪宅行业有一个老问题:图纸画得再漂亮,落地常常跑样。归根到底,是系统没打通。设计师画图,施工方拍脑袋,材料东拼西凑,客户在中间疲于奔命,最终得来一个“看起来接近但完全不好用”的空间。
刘旭带领万城在高端别墅领域采用EPC模式,把EPC(设计+采购+施工)前置到项目源头,打通了从方案、建模、材料、预算到施工、验收的全流程闭环。除了别墅住宅,刘旭也将这套系统能力延伸到了企业总部、文化会所、艺术空间等大型场景。从根本上重构了一整套以“交付闭环”为核心的设计系统。
客户不再需要反复协调多个团队,而只需要对一个系统化的服务主体负责。设计变得不再是前端“想象力”,而是全链条“兑现能力”。万城不靠经验主义,而是建立起属于家宅行业的高标准交付。
刘旭:我们这一代中国设计师,必须干一件系统化的大事
随着中国家宅设计的不断进化,万城也在做一件更系统、更长远的事——将设计方法、施工体系、材料协同乃至审美语言,整合成完整的供应能力,向全球市场输出。
在刘旭看来,中国工厂早已具备全球领先的制造精度与工艺响应能力,只缺少一个有系统能力的设计方,将其整合进结构性解决方案中。万城正是做这件事的人:
万城将国内优秀的石材、木作、五金、软装、系统门窗等品牌工厂,全部前置纳入BIM建模与施工管理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带着能力一起走出去”。这让他们在海外市场不再只是设计输出者,而是成为拥有完整交付能力的系统集成方。
万城也在更具文化象征的领域,以天然宝石镶嵌的东方宝石画,正成为他们在国际项目中的文化表达方式。宝石画不仅输出了东方美学,更验证了中国艺术创作、手工工艺与空间系统逻辑之间的深度联动能力。它是一种文化的温度,也是一种审美的控制力,更是中国高端制造与文化结合的最佳体现。
刘旭强调:没有系统能力,就没有真正的交付力;没有对供应链的深度协同,就没有走向世界的可能性。
出海,不止要把设计带出去,更要把供应链体系带出去
在多个海外落地项目中,刘旭逐渐意识到,中国设计师要走出去,还必须带着中国的供应链一起出海。
他清楚地知道,在海外,不缺建筑设计公司,不缺施工团队,但缺少真正能理解东方家庭关系、落地三代共居空间、让文化真正生根落地的设计师。
这也正是他不倚重高价进口、而选择深度整合中国供应链,把中国供应链变成高端住宅系统的一部分的原因。
出海不只是设计图纸出海,也不仅是设计师个体出海,而是整个中国供应链能力、审美能力与文化表达方式的集体跃迁。
写在最后:系统能力和供应链协同,才是中国设计师真正的底气
当行业还在追求炫技、拼风格时,刘旭早已在搭一套能“做完事”的系统。这套系统背后,是他18年来对生活的深度理解,对施工的精度要求,对交付的全程控制,以及对中国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充分信任。
刘旭常说:“给我一块地,还你一个家。”这句话背后的底气,来自万城一整套系统能力的积累和全球供应链的支持,也代表着中国家宅设计行业即将走向的方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