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少年的你》火遍大江南北,周冬雨、易炀千玺火了,由于我家女儿参演了这部在重庆拍摄的少年题材电影,她的朋友圈也火了一把。
女儿和同学们一起去看这部电影,听主演的歌,买他的海报,把两位主演和她的合影贴在房间欣赏……十足的“千玺”迷,面对有些沾沾自喜的女儿,在满足她小小虚荣感的背后,正确地引导孩子“追星”,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追星”这个词,来自于曾红极一时的小虎队。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追星这个词开始被用来形容粉丝对明星的崇拜行为。
随着科技的进步,粉丝追星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疯狂。经常看到媒体上所报道的追星,已经不是正常的粉丝对偶像崇拜,十分让人忧虑。
孩子正处于心智成长、性格培养和人格态度成型重要阶段,如果引导孩子对于偶像投入感情不得当,极易让他们形成逆反心理,更加沉迷于对偶像的盲目追崇。
作为家长,在得知孩子在追星之后,我们要做的是不要扼制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引导他们用正确、理智的方式追星:
像偶像一样充满正能量。孩子大多是通过娱乐节目或者影视作品认识明星的。偶像之所以能成为孩子的偶像,是因为孩子被偶像的优秀品质所打动,比如偶像对梦想的追求、认真工作、很强的自制力、热爱动物等。
面对孩子对偶像的崇拜,我们让孩子知道:对偶像最好的支持不是你有多狂热,而是你能吸收偶像身上的正能量,决心成为他那样优秀的人,这才是正确的追星姿势。并且,告诉孩子:最好的崇拜不是我爱你、我追你,而是我可以。
把偶像变成榜样。我们知道很多成功的人,都是有榜样的。比如,NBA球星凯文杜兰特,自小以麦迪作为自己的偶像、自己的榜样,超越自我不断奋进,并拿到了两届NBA总冠军。
追星并不是狭隘的近距离接触偶像,而是在精神层面上无限向他们靠近。让我们陪着孩子,追着偶像努力的步伐,成长为同样优秀的自己。
不一定要和偶像做一样的事,但要尽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得优秀。明星身上的光环可以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寄托,但自己的努力奋斗才是灵魂真正的归宿。
追星其实追自己。撒贝宁曾经在一档节目中说过:“追星,其实你是在追自己,你其实是在为自己设计一个你理想中的生活人设状态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追来追去,追的都是你自己的影子。”这些话语道出了追星的真谛。
孩子如果相信,并按照这条路走下去,最终,就会一步一步地接近自己喜欢的人,想要的东西,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偶像是镜子,折射的是孩子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偶像是陪伴,共同成长,各自精彩。偶像的意义,是带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希望每一个追星娃都能够热爱生活,提升自我,最后大声地说出“谢谢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每一个追星娃的妈妈,都能和孩子一起追星,将对偶像的崇拜转化为身心健康成长、学习成绩进步的动力。
推荐阅读: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