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至17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坊——鄂伦春族非遗文化专题活动成功举办。期间,“东北拾遗”团队与鄂伦春自治旗桦树皮制作技艺传承人何英围绕技艺实操、传承人访谈与合作研讨等环节开展了深入交流,团队成员在实践互动中深化了非遗保护的时代使命与守护者的责任担当。
图 1:“东北拾遗”团队参加鄂伦春族非遗文化专题活动
在交流研讨环节,团队成员与何英老师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何英老师系统讲解了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历史地位,并结合亲手制作的桦树皮工艺品,阐明了纹样所蕴含的民族信仰与审美智慧。
图 2:团队与鄂伦春族非遗传承人何英老师合影
交流中,何老师不仅分享了她坚守技艺数十载的经历,更坦诚剖析了传承技艺所面临的实际挑战。在与何英老师的交流中,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一位非遗传承人守护民族根脉、延续文化薪火的责任与担当。她的言传身教,本身就是对“传承”二字最生动的诠释。
图3:团队成员及其他学员与何英老师深入交流
在何英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学习了桦树皮制作技艺的全过程。制作桦树皮工艺品始于了解桦树皮材料的特性,重点掌握其软化、防腐等关键预处理技术。在何英老师的手把手教学下,团队成员亲身实践了精准裁剪、压花雕刻、天然矿物染色以及独特的缝缀定型技法,从基础器形塑形到制作复杂的民族纹样装饰,逐步尝试制作自己的桦树皮作品。
图 4:团队成员学习制作桦树皮工艺品
整个实践过程强调动手操作与细节把控,团队成员不仅掌握了具体的工艺步骤,更在指尖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鄂伦春族顺应自然、化材为器的生态智慧,深化了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价值与文化内涵的理解。
图 5:何英老师指导团队成员制作桦树皮工艺品
“东北拾遗”团队将持续深化与何英老师的合作,推进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团队将系统整理工作坊采集的相关影像、口述史料与工艺数据,构建数字化非遗档案;联合开发以桦树皮技艺为核心的非遗工作坊,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艺术创作的创新融合与活态传承;协同策划面向公众的非遗主题展览与文化体验活动,拓展传播渠道,以增强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通过上述举措,双方将合力为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通讯员:雷鸿秋、盛凯涵,图片:王禹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