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发挥专业特长,7月24日,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赋能齐鲁・青春志愿济宁”“三下乡”实践团赴济宁市实验幼儿园(南风园区),开展基础礼仪规范教学。
实践团成员俯身融入孩子们的天地,将礼仪教学化作一场细腻的肢体雕琢。从站姿如松的挺拔,到坐姿似钟的端庄,再到行姿若流的从容,每一个动作都被分解成可触摸的细节。他们以手为规,以身为度,在一次次轻柔的扶正肩膀、调整膝盖间,将礼仪的种子植入幼小的心灵。教学现场跃动着灵动的韵律,示范时的静若处子,模仿时的稚拙可爱,纠正时的耐心细致。问答环节如同打开百宝箱,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展示新学的“珍宝”,而志愿者们则以温暖的目光为每一份努力镀上金边。当课程接近尾声,那些曾歪歪扭扭的小树苗,已然能自信地舒展枝丫,在掌声中,完成了一次关于成长的静默绽放。
为深化礼仪教学效果,实践团成员巧妙设计了“礼仪版”丢手绢游戏。在追逐嬉戏间,每个转身、每步追逐都暗含教学匠心。孩子们必须保持挺拔如松的站姿,行走时需做到步伐轻盈、姿态端正。实践团成员穿行其间,从孩子们不自觉挺直的腰背到自然摆动的双臂,逐一捕捉细节,适时俯身指导。这场游戏不再是简单的童年娱乐,而成为流动的礼仪课堂。当欢笑声与教学目的在阳光下交织,礼仪规范已悄然融入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志愿者们也在游戏中完成了从“教授礼仪”到“养成习惯”的精妙转化,在潜移默化中刻进孩子们的成长记忆里。
此次礼仪教学活动如同一次精妙的工艺锻造,实践团成员们以匠心设计教学方案,以巧思雕琢互动环节,在每一次俯身指导中传递文明的温度。这场志愿服务不仅锤炼了青年学生的活动策划与教学实践能力,更让社会责任意识在亲身参与中显现出清晰的纹理。当孩子们稚嫩的“谢谢老师”在教室回响,青年学子们已然收获比技能更珍贵的成长:那是对教育使命的切身体悟,是服务社会的初心萌动,更是将专业所学转化为社会价值的第一次完美开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