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青年学子在革命文物中解码红色基因,将历史智慧转化为青春动能。7月23日,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赋能齐鲁·青春志愿济宁”“三下乡”实践团赴济宁革命军事馆,开展沉浸式参观学习活动。
在庄严肃穆的展馆内,实践团成员通过一件件革命文物触摸历史的脉搏。微山湖游击队的土枪土炮刻满战斗的痕迹,淮海战役的独轮车辙印中沉淀着民心伟力,烈士手稿上斑驳的墨迹仍迸发着信仰的光芒。讲解员深情讲述的英雄故事更让历史照进现实:王强炸毁日军军列的轰然巨响、李桂芳带领妇女肩扛门板架设“火线桥”的坚定步伐、19岁张建华“革命必胜”的血书遗言,这些舍生忘死的身影在同学们心中垒起精神的丰碑。
沉浸式的学习让红色基因化为实践动能。成员们以“青力青为”的奋斗姿态,从“小小红船”到“巍峨巨轮”的征程中汲取力量。大家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青年既要读懂土枪独轮车背后的鱼水情深,更要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服务基层的行动,在乡村振兴中激活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中创新志愿服务。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结合各自专业特长,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红色文化传播方案: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建议为展馆制作简单的H5互动页面,让参观者可以在手机上了解文物故事;新媒体运营小组则计划用短视频平台,拍摄“一分钟红色故事”系列;还有同学提议组织“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历史。这些朴实却充满诚意的想法,展现了青年学子对传承红色文化的热忱,每一份创意都凝聚着同学们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让红色精神的传播更加生动鲜活。
本次参观学习活动,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思想洗礼。青年学子们通过近距离感悟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奋斗精神,深刻体会到将专业知识与红色文化传承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这份感悟转化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在服务乡村、助力基层的实际工作中践行青春使命,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