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刚刚送走超强台风“利马奇”的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县政府大楼今天(8月12日)迎来了一批英姿飒爽的大学生实践者。2019年八月上旬,超强台风“利奇马”浙江登陆后一路向北,华东沿海持续受灾,原定10号出发前往德清的动车受天气影响不断推迟。几经波折,8月12日著名学府浙江大学“青竹丹枫”五人在德清成功“会师”,并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深入基层,进到一线,从几个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个杭州北部的小县城。
德清交给现代社会的名片一定是“地理信息”。这是一个户籍人口43万,占地面积932平方公里的县城如何进入世界的视野?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于2018年11月在德清召开。”地理信息”这一时代尖端的产业让德清率先成为了浙江省政府命名的7个省级特色小镇之一。
说起德清,如果仔细看一看地图,德清确实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高铁到杭州13分钟,到上海只需1个小时。在长三角这两座超大城市人口逐渐饱和的趋势下,德清县作为一个敢于发展尖端行业的城市,配上一些政策,就对人才有了强大的吸引力。听过来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德清县政府始终对统筹发展的重视,并且深谙地理信息并不是普通的商业或者服务业。尖端产业,门槛较高,只有集中了力量才能办大事。另外,对德清的700多家企业,政府采取梯度管理,根据指标分为“双金企业”、“双银企业”、“小巨人企业”,每种分类下又有“金象”、“银象”等细化,起到对企业发展的统筹管理和激励。另外,德清作为浙江省的唯一一个获批成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在推进改革方面也一直走在了浙江省的前沿。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每座城市从建立的那天起,都该有只属于他的文化内核。当城市形象渐渐同质化,钢筋水泥能堆出经济发展,但终究冰冷,德清与中国无数城镇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用不同的文化内涵支撑起相同的经济增长?摩天大厦与万达广场并不是一个城市的真正样子,与我们每天打交道的,是每个街头巷口流露出的人文关怀与烟火市井里的柴米油盐。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每座城市关于经济发展的心得可能都是一本厚厚的册子。但在我们看来,所有发展的目的最终都需要回归到人类本身。发展的目的是人的发展,服务业的终点必然是对人心的服务。但回归何其困难!不仅是德清,经济起来了,许多城市在面对文化元素时就会略显生疏。这不仅仅是我们常说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微妙平衡,而是如何将文化真正镶嵌进现代的节奏。城市为了跟“文化”搭上点边总是喜欢捞出一些不那么有名气的古人来填充城市的过去,但只是一个躯壳,毫无底蕴支撑;通过对古迹的修缮起到保护的作用,并顺水推舟将其发展成一个旅游景点看似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但当无数“古镇”模仿西塘、乌镇完工之后,古镇没有了“古”的味道,完全吸引不到游客,还破坏了本来住户的生活环境,成为了一个劳民伤财的空架子,得不偿失。如何让“城市的人”变成“人的城市”?道阻且长。
大学生们眼里的德清县确实是令人惊喜的。三三两两的行人,幸福洋溢的笑容,安静的城市,茂密的绿化,干净的街道。小县城里的小镇静谧美好的生活总能让人产生一种“夫复何求”的幸福感,这是德清带给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幸福感。
图为此次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访问德清基层的团队:王泽宇、张耕祯、孟丽媛、王怡闻。
作者:张耕祯 王泽宇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